指甲疼痛变红 警惕肿瘤的可能
发稿时间:2025-03-31 14:35:00 来源: 温州日报
指甲下也能长肿瘤,并且因为大家对其认识度不高,往往导致病情延误。临床上,这样的患者多见于女性。医生提醒,当指甲变红、变蓝,并伴有疼痛,尤其遇冷水之后疼痛加剧,首先应排查甲下血管球瘤。
这么小的地方也能长肿瘤
近日,张女士在进行了甲下血管球瘤手术后,折腾了她好几个月的疼痛终于得以缓解,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小小的指甲下面竟然也能长肿瘤。
张女士因为指甲疼痛前往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足病甲病门诊就诊。她告诉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周翘楚,自己的右手拇指指甲痛了好几个月了,最初是莫名其妙地出现了红色条带,之后开始疼痛,遇冷水之后疼痛还会加重。她一直以为是不小心撞到或被夹到所致,缓几天就能好。可都几个月了也没见好,疼痛难忍的张女士最后选择了就医。“都说十指连心,不痛不知道,痛起来是真要命啊!”张女士苦着一张脸寻求帮助。
周翘楚查看了张女士疼痛的指甲,并且通过回形针轻轻压迫甲板,还用医用冰袋轻轻接触,这时,张女士都出现了疼痛加剧的反应。综合病史与试验结果,考虑张女士是甲下血管球瘤。听到肿瘤,张女士吓了一跳,听说这是一种良性肿瘤之后才放心。随后,张女士进行了手术治疗,后续的病理检查报告也进一步证实为该病。
周翘楚解释,血管球是一种特殊的血管结构,通常存在于人体的皮肤、肌肉和内脏中,尤其在肢端,如指尖、甲床分布密集,起着调节局部血流和温度的作用。当这些血管球发生异常增生时,就会形成血管球瘤。
难发现、易漏诊
血管球瘤直径通常为几毫米,很少发生恶变。血管球在肢端丰富,因此血管球瘤也多见于肢端。据统计,约75%的血管球瘤发生在肢端,其中65%发生在指端,尤其是在甲下,发病群体多见于女性。当发生在甲下时,因为有时候很小,加上甲板或甲襞的遮盖,往往很难发现,可能会出现延迟确诊的情况。有研究报道指出,血管球瘤平均3.3年—5年才能被诊断。
周翘楚表示,血管球瘤的发生可能与创伤有关,也跟长期的摩擦、挤压,温度变化刺激等有一定的相关性。甲下血管球瘤易跟关节炎、甲沟炎、腱鞘炎、痛风、神经痛等混淆,有时会被误诊,因此患者往往辗转多个科室就诊。其实,甲下血管球瘤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循的。发生血管球瘤的甲板常表现为一种红甲、蓝甲。而其最典型的表现是疼痛、局部有压痛和冷敏感的三联征。疼痛通常如针刺样或灼烧样,穿鞋、握手等轻微触碰或遇冷水等温度变化疼痛会加剧。
皮肤镜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肉眼难以辨认的瘤体,红色或蓝色的表现在皮肤镜下会更明显。影像学检查,如彩色多普勒、磁共振等也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当肿瘤较小时也可以考虑高频皮肤超声。但病理检查是诊断甲下血管球瘤的金标准。周翘楚表示,目前,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良好的定位、术中精细的操作以及甲床瓣的运用,可最大程度地改善术后甲板的外观。(记者 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