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儿童“视”界 共筑“睛”彩健康
——上海黄浦两校创新举措筑牢学生视力健康防护墙
发稿时间:2024-12-09 13:34:00 作者:程浏可 来源: 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程浏可
提起视力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除了体检时会遇到,学校教室里的墙面上往往也会贴上一张,方便学生进行视力自测。但如果是一个宽8米、高15米的大型“视力表”,或许就不多见了。
近日,在上海市黄浦区,毗邻相接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的校园墙体上,两个大型“视力表”隔栏相望,吸引着“对面的同学看过来”。两校学生在轻松有趣的互动中放松眼睛、保护视力,校园内的爱眼护眼氛围也变得更加浓郁。
创意“视力墙” 护眼新风尚
视力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协同发展是关系儿童成长的重要内容。据了解,在今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当天,卢湾一中心小学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联合主办了以“视动协同 健康双赢”为主题的宣传展示活动,并共同启动了“远眺视力墙”的建设。经过精心规划,暑期过后,“远眺视力墙”正式亮相。
卢湾一中心小学校办主任陆倍倍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分享了“视力墙”带来的改变:“我们把视力表搬到室外的初衷是希望孩子们能在光照下多进行远眺。这个新颖的设计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相对直观、明确的目标,用游戏化的体验提高他们爱眼护眼的主动性。现在,孩子们不仅经常看一看,还会互相比一比,如果出现视力模糊、有叠影的情况,就会意识到自己最近可能用眼疲劳,要注意做好眼保健操。”
“以前我不太关注视力表,但自从有了这个视力墙,我和同学们经常会在下课后一起远眺,测试一下视力情况,我们大部分人都能看到最后一行。”五年级学生胡宇欣告诉记者。同样是五年级的陆依冰也有自己的护眼心得:“休息时间多做眼保健操,如果近距离看东西久了,要及时眺望远方,拉长眼轴,预防近视。”
教室里使用智能护眼灯,教室外打造“远眺视力墙”,卢湾一中心小学为做好学生视力防护,花了不少心思。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操场上,记者还发现绿植围墙里似乎也“另有玄机”——一些大小不一、方向不同的“E”字藏在其中,组成了“自然视力表”。“这是我们专门设计的‘E字墙’,也是为了保护学生视力。我们会定期调整字母的位置和方向。”陆倍倍介绍说。
望向教学楼,五楼围栏上贴着的五颜六色、各式图案的装饰板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可不是简单的装饰板,是用来做‘追云操’的‘彩云板’。”陆倍倍告诉记者,他们编了一套“追云操”,包含“环视一周”“指认矮墙和教学楼外墙图案”“眼球转动”“眺望远方”四节,“在体育课前,老师会带着学生做操,‘看一看有几朵蓝色的云’‘指一指地球仪在哪里’,孩子们跟随指令转动眼球,缓解眼部疲劳。”
走到户外动起来 健康赢未来
研究显示,充足的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有一定积极作用。国家疾控局在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中要求,保证儿童青少年日间户外活动两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
为了让孩子们“走到户外动起来”,卢湾一中心小学根据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上海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小学体育兴趣化”要求,在体育课程上也做了一些尝试。
卢湾一中心小学占地面积约10亩,在校学生约1300人,人均活动场地比较有限。为了给学生带来更丰富多元的体育课程体验,学校积极链接周边资源,与卢湾体育场、黄浦区卢湾少体校等合作,进行区域化、立体式运动布局。此外,学校每个年级都设置有特色课程:一年级足球课,二年级武术课,三年级乒乓球课,五年级有篮球和啦啦操课。四年级的“九宫格大转盘”课程尤为丰富——9个班的学生轮流体验包含保龄球、击剑、冰壶、攀岩、排球等在内的9个项目,每个项目学习1个月,9个月完成所有课程体验。“我们希望学生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的运动兴趣,继而爱运动、多运动。”陆倍倍说。
据介绍,除了一周5次的体育课,学生课后社团的参与度超过了85%,而其中体育社团就有20多个。
虽然运动场地不大,但学校在很多地方都有精心巧思。教学楼里设置有高低不一的摸高器,锻炼学生的纵向跳跃力;运动长廊的光感反应灯提高学生的运动协调力;可移动式足球围栏十分便捷,能将有限的场地巧妙分割、充分利用……一个个新颖有趣的设计吸引着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在运动中增强体魄,保护视力健康。陆倍倍还特别提到:“不仅是视力防护,多做户外运动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锻炼会给学生带来一定变化,比如专注度更高、更有耐力和韧劲儿、更加开朗等。”
“‘身体棒、做人正、学习好’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正是基于此,我们设置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远眺视力墙’,并充分挖掘资源设计多样的体育活动,希望在视力防护、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等各方面践行好这一理念。”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告诉记者,“远眺视力墙”只是一个开始,学校将继续发挥情感教育特色,不断探索出更多举措,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调节心理情绪、陶冶生活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