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健康频道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部分青年花式养生行为存在一些误区——践行大健康观下的修身养性

发稿时间:2024-04-01 15:40:00 来源: 北京日报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郑红娥在《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从练八段锦提高免疫力、吃黑芝麻丸挽救发际线,到喝人参水改气色、草药包泡脚祛湿驱寒,当代青年养生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的同时,健康焦虑也越来越凸显。但很多花式养生行为与中国传统养生理念背道而驰,实施的仅仅是形式上的、快餐式的养生做法,并未把握养生的实质与精髓。如果说中国传统养生方式注重身心和谐,那么部分青年的花式养生行为注重的仅仅只是身体,而不是身心统合。即便停留在身体层面,他们注重的也只是生理上的身体健康,而不是交往身体的维护,如人际关系的和谐等。

  要破除“健康神话”,消除身体焦虑。所谓标准化的美的身体其实是大众传媒建构出的“理想形象”,与日常生活中呈现的真实身体相差甚远。过于理想化不仅会导致对不够符合外在标准美的人的歧视,也会导致对自然衰老过程的歧视和排斥。在日常生活中,人不可避免地会有疼痛与疾病,特别是人的后半生,随着人体机能的退化,疼痛与疾病如影相随,这已经为几千年的医学实践所证明,因此,衡量健康只能采取相对标准。此外,不能把人类健康仅仅诉之于医学手段,忽视与健康相关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要践行大健康观下的修身养性。“大健康观”即以国家健康价值观为核心,强调人(包括生理与心理层面)、社会及生态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神形和通;遵循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实现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健康和道德健康在内的整体的、全面的全社会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大健康观”与修身养性不谋而合,个体应在改变自身的同时谋求改善社会。

  要走出养生误区,修身养性日常化。部分青年的花式养生行为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重仪式化,轻日常化。不论是按摩后蹦迪,还是红酒配枸杞等,都说明部分青年注重的是养生的仪式化,轻视日常饮食起居的重要性,甚至宁愿食用最便宜的饭菜而省钱购买价格高昂的保健品,这其实是本末倒置,违背了养生的原则。二是重补救,轻预防。一些青年只有在熬夜伤身之后才想起如何补救,忽视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 (高昂 辑)

责任编辑:张建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