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身高焦虑 抓住夏季长高好时机(呵护幼苗成长)
发稿时间:2023-06-30 16:43:00 作者:王美华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杨雪。
受访者供图
开栏的话
恰似破土而出的幼苗,又如振翅欲飞的雏鹰,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与以往相比,今天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条件更加优越,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健康问题。例如,“小眼镜”“小胖墩”现象让人忧心,“小豆芽”“小焦虑”问题亟待破解。
如何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成长得更加健康?本版今起开设“呵护幼苗成长”栏目,聚焦少年儿童成长中的“小烦恼”,理思路、提建议,力争帮助破解孩子成长中的难题,敬请关注。
“医生,我的孩子一直比幼儿园同龄的小朋友矮,怎样才能让他长高点?”“我家孩子是‘矮小症’吗?能不能打生长激素?”“医生,我想长到1米75,该怎么办?”……随着暑期来临,各大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儿科矮小门诊迎来了不少被身高问题困扰的家长和孩子。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矮小门诊,副主任医师杨雪发现,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普遍比较在意,孩子对自己的身高也普遍抱有较高的期待,不知从何时起,“身高焦虑”在部分家长和孩子中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
关注“遗传靶身高”,充分挖掘生长潜能
“孩子爸爸身高是多少?妈妈呢?孩子平时吃饭情况怎么样?”不久前,北京朝阳医院举办的一次儿童身高义诊活动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记者发现,现场就诊的孩子年龄跨度较大,基本涵盖了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各个阶段。
“家长希望孩子长得高有一定的现实原因。”杨雪说,从外形上说,公众普遍认为身材高挑属于一种优势,孩子的身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未来生活、交友等多个方面。同时,有些职业例如运动员对身高有着特殊的要求,“有的孩子在某项运动上可能已经训练了好几年,担心身高不足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障碍,所以也来咨询看能不能长高一点。”
孩子的身高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身高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约占70%左右,还有30%为环境因素,包括内环境因素和外环境因素。内环境包括相关激素水平和机体的健康状况(有无疾病),外环境包括营养、运动、睡眠、社会因素等。”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任锦霞介绍,在临床上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粗略推测孩子身高的遗传潜能,叫“遗传靶身高”,“不过,这种计算方法适合于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并不适合存在病理状况的儿童。”
遗传靶身高计算公式:
男孩=(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5厘米)
女孩=(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5厘米)
“排除病理的情况,如果父母双方身高都不高,却希望孩子远远地超过父母的遗传靶身高,最终实现父母期待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但是如果通过科学的医学措施干预,充分挖掘孩子后天这30%的潜力,让孩子长高一点,稍稍超过父母的遗传靶身高还是有可能的。”杨雪提醒,营养、睡眠、运动等后天因素对身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们应该重视这些后天因素,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长高。
杨雪介绍,在饮食上,家长要把握膳食平衡原则,注意食物多样,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营养物质,既要避免营养不良也预防营养过剩。在睡眠上,要让孩子尽早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密切相关,睡眠不足时自身产生的生长激素会减少继而影响孩子的长高。同时要保证规律的运动,尤其提倡户外运动,运动可以促进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年纪小的孩子可以在家长带领下到户外活动,通常跑、跳等项目就可以帮助其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年纪较大的孩子需要进行中高强度的运动项目,例如打篮球、跳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此外,良好的心理状况对身高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应帮助孩子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劳逸结合,缓解压力。
抓住长高“黄金期”,每个阶段都要注意
俗话说“春生夏长”,春夏季是孩子长个的“黄金期”吗?
“这话不错,一年四季孩子都会长个,但一般春夏会长得多一些。”杨雪介绍,春夏时期晴朗天气较多,阳光充足,孩子们接受日照时间增加,可以帮助人体转化生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有益于孩子长高。同时,孩子们户外活动增加,跑跳等伸拉运动能对孩子的骨骼进行良性刺激,帮助骨骼加快生长;夏季随着气温逐渐增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也会刺激软骨生长从而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身高并不是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匀速生长,而是有规律的。杨雪介绍,儿童生长可划分为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4个关键时期。其中,婴儿期是每个人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第一年婴儿身高可增长25厘米,3岁之后生长速度稳定保持在每年增长5—7厘米;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孩子出现“蹿高”现象,每年可增高7—10厘米,青春后期(女孩月经初潮、男孩首次遗精),性激素使骨骺逐渐闭合,生长速度减慢直至不再生长。
“一般情况下,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要早一些,所以女孩会先进入身高猛增的阶段,可能出现高于同龄男孩的情况。”杨雪强调,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从孩子出生后到停止生长之前,每个阶段、每一天的生长都有意义,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身高发育的“黄金期”,等到青春期的时候再让孩子追身高,而是每个阶段都要注意。
如何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矮小?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比较,如果比这些孩子平均矮5厘米以上,就应引起重视,去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杨雪介绍,医学上对矮小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的儿童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低于第3百分位(即同等条件下,100个孩子中前三个身材矮小的孩子)可定义为矮小症。
“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速度,每3个月测量1次身高,将孩子的身高测量值描记在生长曲线图上,再将连续多个身高测量值的描绘点连线,就可以看出孩子的身高生长趋势了。如果发现孩子身高增长异常,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做专业评估。”任锦霞介绍,生长曲线图由大量有代表性的健康儿童体格调查测量的数据绘制成,它可以将孩子的身高与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的健康儿童进行比较,一目了然地呈现孩子不同阶段的身高及在人群中的位置、不同阶段的生长速度和长期的生长趋势。
杨雪介绍,对于怀疑生长落后的儿童,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体格测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包括骨龄检测、头颅和垂体核磁检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检测、脏器功能检查等,明确病因。根据生长落后程度和具体病因,确定个体化的随访或治疗干预方案。
树立科学“身高观”,揠苗助长不可取
近年来,人们有个越来越显著的感受——新生代中国年轻人的个子似乎越来越高了,公开的数据也佐证了人们的这种感觉。《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18—44岁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6—17岁的男孩和女孩平均身高分别增加了1.6厘米和1厘米。《柳叶刀》一项覆盖全球的调查也显示,在1985—2019这35年间,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增长将近9厘米,全世界增幅第一;中国女性的身高增幅排第三,净身高排名东亚第一。
随着年轻一代平均身高的上升,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期望值不断增加,有的甚至陷入“身高焦虑”。杨雪发现,这些家长除了通过饮食、睡眠、运动等传统方式帮助孩子增高外,还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注射生长激素上。
“生长激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对于正常偏矮的孩子,不建议注射生长激素。因为它是有副作用的,建议还是从调整饮食、睡眠和运动等方面入手。”杨雪说,自今年5月北京朝阳医院本部开设儿童矮小门诊以来,接诊患者百余人次,为满足公众较强的就诊需求,近期医院在常营院区也设立了矮小门诊,“我们发现一些孩子由于挑食、运动时间和睡眠时间过少等,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对年龄小的孩子,我们会和他们的家长聊,给他们一些养育方面的建议;对那些年龄大一点、已经有自己的想法的孩子,除了给家长建议,我们还要和孩子聊,让他们明白身高是自己的事儿,告诉他们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孩子一般都能听进去,也能做得到。”
“当然,孩子生长速度过快,也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杨雪提醒,如果孩子近期身高增长快速、明显高于同龄儿童,有可能是过早发育,骨骺将提前闭合,会缩短骨骼的生长发育期,导致最终身高不理想,“有的家长认为自己身高较高,孩子就不会矮,不能这么想当然,还是要留心孩子的身高发育状况。”
“建议大家树立科学的‘身高观’,切勿揠苗助长。”在门诊中,杨雪发现真正被诊断出矮小症的患者并不多,与家长一起前来就诊的孩子中甚至不乏发育情况良好的,“通常是家长或孩子自己对身高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看到别人家孩子1米8,也想让自家孩子长那么高。其实,大家的遗传靶身高情况不一样,和别人比较没有意义,也没必要追求越高越好。在孩子的骨骺没有闭合之前,我们建议家长和孩子树立信心,相信孩子能长到或稍微超过遗传靶身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孩子科学的支持,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够了。”
链接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总则
1.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
2.减少静态行为,每天保持身体活跃状态。
3.身体活动达到推荐量。
4.安全地进行身体活动。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
(一)2岁及以下儿童身体活动指南
1.每天与看护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式玩耍。
2.能独立行走的幼儿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3小时)身体活动。
3.受限时间(被抱着、被束缚着)每次不超过1小时。
4.不建议看各种屏幕。
(二)3—5岁儿童身体活动指南
1.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身体活动,其中包括60分钟活力玩耍,鼓励多做户外活动。
2.每次静态行为不超过1小时。
3.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1小时。
(三)6—17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
1.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且鼓励以户外活动为主。
2.每周至少3天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
3.减少静态行为。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段招生“+”章视频火了。
2023-06-30 16:37:00有这样一个项目,只需投入一定资金就能月入过万,有这么一家公司,自称手里的“项目”日进斗...
2023-06-30 16:34:006月29日晚7时20分左右,在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太白县黄柏塬镇,太白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下乡途中...
2023-06-30 16:28:00河南省林州市宣传部门获悉,红旗渠特等模范任羊成于6月29日中午13时30分在林州红旗渠医院去世...
2023-06-30 16:24:00此次训练,新老兵共同编组,爆破手灵活使用多种器材对障碍物实施定点爆破,最终成功开辟安全...
2023-06-30 16:06:00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6月29日在官网公示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中国游泳队参赛名单,...
2023-06-30 16:06:006月30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继发布关于恢复校园预约参观通道的通知。
2023-06-30 16:04:00山东省气象台于6月30日14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30日下午到7月2日,山东德州、聊城、滨州、...
2023-06-30 15:41:00你是否曾被影视剧里那些诗化的语言打动?生活凛冽忙碌,幸好还有诗歌!
2023-06-30 15:10:00大学学什么专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职业方向。但是报志愿时,还是有一些人盲目选专业...
2023-06-30 15:09:00无论做任何事情,兴趣都是最重要的动力,高考选专业,很多考生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学什么。...
2023-06-30 15:09:00对考生和家庭来说,高考过后的填报志愿又是一场重要的“考试”。但很多人在填报志愿前不了解...
2023-06-30 15:09:00高考填报志愿时,59.0%的受访者选了自己的目标专业,19.4%的受访者是盲目填报的,21.6%的受访...
2023-06-30 15:09:00中非合作的美好未来,离不开青年的创新创造。6月30日,以“激发创业精神 推动创新发展”为主...
2023-06-30 15:09:00据介绍,目前禁止入院的商业拍摄,一是指在故宫博物院不能进行产品拍摄,也就是对商品进行广...
2023-06-30 14:51:00张桂梅说:“我豁出了自己的命,如果能改变她们的命,我这辈子就值了”……
2023-06-30 14:51:00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组织实施的“阅评计划”近日推出。该计划实施后研讨的第一部作品,...
2023-06-30 14:39:00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健康安全网络环境,按照中央网信办“清朗·2023年暑期未...
2023-06-30 14:37:006月29日,海关总署在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期间,首次发布“中国-非洲贸易指数”。
2023-06-30 14:30:00本次论坛以“畅通农食产品输华贸易,推进中非SPS互联互通”为主题,与会嘉宾代表围绕“完善准...
2023-06-30 14:27:00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也高于常年同...
2023-06-30 13:40:00国际天体物理学合作项目“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的研究人员29日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说,他...
2023-06-30 13:33:00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进行时。充分利用好每一分儿,录取到最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是考生和家人的...
2023-06-30 13:21:00近日,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高考生和家人都开始了紧张的志愿填报过程。不少家长很民主,决...
2023-06-30 13:21:00在甘肃永靖刘家峡大坝附近,黄河和洮河在此交汇,呈现出“一半碧水一半浑浊”的壮观景象。浑...
2023-06-30 13:20:00近日,由张桂梅担任校长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考成绩再度引发关注。社交平台上,部分自媒体...
2023-06-30 13:12:00毒品问题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创伤和切肤之痛。中国是世界上最痛恨毒品的国家,对毒品一直持“零...
2023-06-30 13:07:006月25日晚上7时,北京市通州区东郎文创园夜市人头攒动,小吃、鲜花、饰品、手工、套圈等各种...
2023-06-30 12:54:00王玥毕业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对学子来说,留学期间规划职业有助于管理学习时间、提升专...
2023-06-30 12:54:00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这部...
2023-06-30 12:43:00日前,2023年全国轮椅舞蹈项目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举行。
2023-06-30 12:41:00为了掩人耳目逃避打击,毒贩的藏毒运毒方式不断翻新。近日,云南临沧警方破获了一起运输、加...
2023-06-30 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