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健康频道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夏天晒背能补阳气?高温天气持续,如何做好防护

发稿时间:2023-06-25 15:09:00 来源: 工人日报

  带着垫子直奔户外,背部裸露,在太阳下暴晒半小时……近来,夏日晒背成为一些人的养生新方式。随着气温升高,有人热得不敢出门,有人却主动跑到太阳下“暴晒”,晒背真的有效吗?

  中医专业人士提示,夏天多晒太阳,确实对人体有好处,背部有不少重要经脉和穴位,晒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日常保健养生活动之一。

  但是,看似简单的晒背,其实也有讲究,哪些人能晒哪些人不能晒、应该什么时间晒、晒多久合适、晒完后有哪些注意事项等,应该提前了解。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晒背 

  晒太阳的常见好处是,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骼形成和保持健康状态。此外,还有助于促进人体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以及性腺素分泌,帮助改善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从中医角度看,晒背还有利于补阳,排寒祛湿。因此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肢体困倦、精神不振,以及经常便溏腹泻的人群适合尝试。

  但是也有人不适合晒背,例如,紫外线过敏者、阳盛体质或气阴两虚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人群,以及饮酒后人群等。

  老人晒背时应有家属陪同。孕期身体情况特殊,不能随意扰动气血,要听从专业医师指导。

  此外,服食或接触过藜菜(灰菜)或其它有光感性的植物,服用过易发生光毒反应的药物后,应避免接触阳光或紫外线,短时间内不建议晒背。

  要循序渐进适量增加时间 

  初次晒背不建议太久,可先晒15~20分钟,了解身体耐受度。如果后期没有不适症状,再循序渐进适量增加时间。一般体质晒30~60分钟为佳。

  一般情况下,每天晒半小时左右即可。时间上,最好避开紫外线最强烈的中午,可选择上午10点前和下午3点后进行,这两个时间段阳光较为柔和,紫外线偏低。

  饭后建议休息半小时后再晒。若不吃饭就晒,身体出汗加上气温高,容易低血糖,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

  晒后避免直接进入空调房 

  晒背时可以让太阳直射后背,也可以穿着单薄、透气的浅色衣服。为避免中暑头晕,建议用帽子遮挡头部。颈部皮肤脆弱,容易晒伤,也要做好保护。

  晒的过程中会出汗,要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喝温开水,也可以执行配置糖盐水,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同时携带温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便应急之用。

  晒到微微出汗即可停止,避免大汗淋漓。晒完后20分钟内避免风扇直吹和进入空调房,以及喝冷饮。

  夏季护阳应该怎么做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道培表示,《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阳气是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动力,如内脏器官缺乏动力,人体就会阳气不足,出现疲劳乏力、头疼、头晕,甚至眩晕等症状。因此,夏季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

  除了晒背,夏季护阳还可以怎么做?

  (1)控制空调温度和时间 

  张道培认为,长时间吹空调、风扇会使寒气在体内凝滞,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因此,空调温度不宜太低,保持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7摄氏度,夜间使用定时功能,避免吹一整夜。

  (2)少吃冷饮,多喝水 

  冷饮吃太多不仅不能解暑,反而会引发健康问题。夏季人体阳气呈向外扩散的趋势,如果摄入生冷食物过多,会严重损耗阳气,还容易出现肠胃问题。

  此外,夏季气温高,人体排汗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易使大脑供血不足,产生头痛、头晕等症状,需充足饮水。

  (3)可适当晚睡早起 

  夏季日长夜短,起居调养也需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适当晚睡早起,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条件允许时适当午睡,以养阴护阳。

  夜间应保持充足睡眠,清晨起床锻炼身体,吸收新鲜空气。避免在烈日下过度过久活动,以免阳气过耗而中暑或诱发心血管疾病。

  (4)饮食注重清淡巧搭配 

  饮食上注重清淡巧搭配。夏季天热,食欲下降,可在饮食搭配上下功夫,多选红、黄、绿、白、黑等颜色的食物,如葡萄、紫薯、南瓜、胡萝卜、绿叶蔬菜等,每日适量。白色指燕麦粉、脱脂奶粉等,黑色指黑木耳、黑芝麻等。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6月24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6月24日白天,华北、黄淮等地持续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中北部、河南北部等地最高气温有37~39℃,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40℃左右;此外,新疆吐鲁番和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和中部等地也有35~38℃的高温天气,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中国天气网提示,科学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温热浪的健康危害。

  1、非必要不外出。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如果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暑防晒措施,不要将自己置于太阳的直晒之下,尽可能选择在阴凉处活动,外出时宜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便于身体及时散热。

  2、预防职业性中暑。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户外运动以及户外工作者应尽量避开中午太阳直晒的最热时段,户外中等强度的作业活动中,每个人应该每15~20分钟喝一杯水(约200mL~300mL)。户外作业人员应在阴凉处或有降温设备的场所定时休息。

  3、敏感人群多休息。儿童、老人、孕妇以及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应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热环境中造成身体不适,减少活动,充分休息。

  4、保持联系,降低风险。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他人的帮助与照顾。独居老人宜每天探望,并将联系方式留给邻居或社区。

  5、开车的司乘人员要注意。高温天气下,上车前应打开门通风;不要疲劳驾驶,车内不宜长时间开空调,容易引起缺氧、窒息。车内不宜放置高温下易燃、易爆的物品,如老花镜、放大镜、球形玻璃香水瓶、矿泉水瓶以及液化气雾剂、打火机、CD光盘、充电宝和有电池的小电器等,以免引发危险。高温天气开车时警惕水温报警灯、机油压力故障灯、胎压警示灯,如果这3个指示灯亮起,一定要重视。

  6、随时补充水分。主动、多次、适量饮用含有盐和矿物质的饮品,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准备防暑降温饮品,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少食多餐,饮食清淡易消化。不宜过多吃冷饮,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7、关注体温变化。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异常时可使用冷水、冰块、冰袋、冰毛巾等降温用品,对皮肤、衣服或颈后进行物理降温,条件允许时沐浴、冲凉。

  8、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并及时补充水分;若出现肌肉痉挛,且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三伏贴并非“包治百病”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三伏贴是当今最热门的中医外治手段,一些人任意夸大其疗效和治疗范围,误导患者。实际,三伏贴并非“包治百病”,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贴敷。

  西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李蕾表示,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三伏贴是其中一个。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减轻。

  但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贴三伏贴,李蕾表示,三伏贴只适宜治疗肺、脾、肾虚寒证的人。如贴敷处出现微红、轻度瘙痒,属于正常,取下即可。如果身体出现红肿或水疱,需要及时就医。如果患者自身患有皮炎、湿疹,或者是对于贴敷的药膏本身过敏,不建议贴三伏贴。

  研究预测2050年13亿人患糖尿病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一项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与2021年相比将翻一番,达到约13亿人,各国患者都会有所增加。

  据路透社22日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开展的这项研究显示,2021年全球有大约5.29亿糖尿病患者,其中约96%患2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与超重和活动量不足有紧密关联,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综合自钱江晚报、南方都市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微信公众号、人民网、生命时报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61期 

责任编辑:潘晓文
加载更多新闻